【號外】教師協同教學成果:王祿誾及樊學良主編「艋舺的故事」

  • Time to read less than 1 minute

  落實教學創新、提升教學品質一直是系上重要的發展目標,本周要和學長姐們分享該發展目標下的成果之一。本系引進協同教學制度,由系上傑出校友王祿誾董事長(企管系66級)與樊學良老師共同教授「創造力管理」及「文創產業專題」,同時深化學生和創意及人文底蘊有關的學術知識及商業智慧。恭喜兩位老師將其成果出版,以下為該書的出版序,學長姐們應可從字裡行間感受到兩位老師對學生和地方的承諾感。

 

   四年前的春天,在企管系系主任胡凱傑教授促成下,我們開始合作教學,為大學部學生教授「創造力管理」及「文創產業專題」兩門課程。我雖瞭解時尚和創意產業的經營,但如何將它轉化為大學生能理解的知識,還需樊老師協助。我們都認為教育的目的不是傳遞標準答案,而是在於啟發學生的想法,也認為這是當前高等教育所欠缺的。這些共同價值形成我倆日後合作無間的基礎。我們一起上課,不斷分享對學生的觀察,課程經多次試驗和調整後,我們在教學設計上逐漸成熟,也開始看見學生的改變。在「文創產業專題」課程中,眼見學生認真完成的作品將在學期結束後失去價值,淪為回收紙,因此促成了本書的誕生。

 

  「出版,是我們對學生的承諾,也是對艋舺的期待」。市面上已有許多報導艋舺的文章,但少見年輕人如何詮釋自己眼中的艋舺。為此,我們先請學生挑選感興趣的店家,用個人觀點紀錄艋舺,之後再善用企管系所學知識,分析店家經營痛點,並提出相對應的新商業模式。各組解決方案非常多元,最後我們只聚焦在可行性或趣味性高的提案。另一方面,艋舺就像一棵百年老樹,總是有不同世代的人在大樹下奔跑,聯接著人際間關係,也承載著在地區居民和遊客們的記憶。在某個時間點,或許有些樹枝枯了、花謝了,但看那壯觀的氣根,我們相信只要有適當的養分和活水注入,老樹依舊會冒出新枝芽,這正是我們對艋舺的期待。

 

   我們與艋舺結緣於2017年商學院創意競賽,樊老師擔任「地方再生」組召集人,艋舺是學生發想田野之一。當時我們邀請在地文史工作者黃適上老師擔任評審,這開啟了我們和艋舺的不解之緣。走進艋舺,我們認識不少地方人士,例如希望永續經營地方的「台北市好管家街區振興協會」、黃適上老師及其伙伴(現為東吳實踐家創創基地進駐團隊)、老濟安兩代經營者……等,他們所描述的艋舺是如此迷人。其實,東吳大學城中校區座落在台北第一街貴陽街,是最靠近艋舺和西門町的大學,我們有絕對的正當性能以艋舺作為教學和研究的田野,為艋舺提出學術論述。另一方面,我們希望學生能「看見」現場,向現場學習,而非停留在「想像」畫面。城中校區因其鄰近艋舺,學生自然有更多機會就近觀察艋舺整個生態圈的發展,提出接地氣的解決方案。

 

   我們多次到訪青山宮,也曾跟著黃適上老師,在艋舺青山王祭時以粉絲的心情追著青山王跑。我和內人、劉美櫻教授,以及來訪的國際學者,也曾在樊老師帶領下漫步穿梭在艋舺巷弄,發現巷弄裡的人氣美食。台北已堪稱是現代化的城市,但現代化的代價是擁擠和步調快速。艋舺仍保有純樸的樣貌和緩慢的生活節奏,相當適合城市人將其視為調和個人生活節奏的第三空間。

 

  四年了,學生確實因為我們的課程不論在升學及就業方面都有不錯發展,我們認為這是為課程交出第一份成績單的最好時刻。同學們以艋舺歷史文化為底蘊,以個人創意為驅動引擎,希望您能從同學們的字裡行間,感受他們欲詮釋的艋舺精神。當艋舺精神為世人所傳頌,「艋舺製造」便成為獨一無二的品牌優勢。

 

   最後,我們要感謝支持本書完成的幾位好友,包括採訪店家分享生命經驗、東吳大學企管系退休教師廖繼敏教授為本書題字、攝影師詹叡棋透過影像呈現艋舺的美,東吳中文系林泉志同學以篆刻藝術詮釋艋舺的拙趣。

  

  東吳企管系人才輩出!歡迎學長姐們來信推薦系友的出版著作,我們將會於未來的信件中陸續介紹,讓更多人看到東吳企管系友及老師優異的表現。

 

本系王祿誾客座教授、樊學良副教授出版新著《艋舺的故事》

王祿誾董事長、樊學良老師出版新著《艋舺的故事》

 

《艋舺的故事》

《艋舺的故事》

 

《艋舺的故事》書摘簡介

《艋舺的故事》書摘簡介
各文章類型
最新動態